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关注民生 从“住”入手
作者:陈中伟  发布时间:2011-01-04 14:47:48 打印 字号: | |
  2011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规模或将高达1000万套,相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72.4%。而计划新增的420万套住房中,公共租赁房将占主要部分。(据《21世纪经济报》)    

  “住有所居”——这是政府和老百姓们一直以来的共同理想。从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时发出悲歌,到今日北漂青年戴海飞为生存而蜗居“蛋形屋”,无不流露普通老百姓对“居住难”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奈。

  然而,国家关于大规模兴建保障性住房的这一政策,无疑给广大无房的低收入家庭注入了强心剂。这是一项上能促进国家发展和稳定,下能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

  于国家而言,此举是顺时应势之举。首先,改善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相关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再次,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还为今后扩大消费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都是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和条件的有效举措,都将有利于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扩大消费。

  于普通百姓而言,是生活的需求。近年以来,虽然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虽然政府也想方设法,试图用政策调控的方式来平抑房价,然而对于我国70%以上的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时下节节攀升的房价,仍是他们不可承受之痛。政府如能健全住房保障制度,真正让广大普通百姓都“住有所居”,定将产生突破历史的意义。

  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保障性住房利润稳定,但销售毛利率较低,这将摊低房地产业的整体利润率。而且,政府选择承建商时,也将优先选择资质优良,规模较大的地产商。因此,在政策外力影响下,房地产开发企业优化组合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住房是百姓安身立命之所。随着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的一再强调,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国家这次大规模的兴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对健全完善社会住房保障体系,解决好老百姓“住有所居”的问题,乃至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注:原创作品,未经作者允许,谢绝转载!
来源:湘阴法院
责任编辑:陈中伟
联系我们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文星镇新世纪大道

电话:0730-2265723

传真:0730-2110822

邮箱:xyfybgs@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