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委放心,让人民满意。”在湘阴县人民法院的接待大厅,矗立着一张朴实却不失庄严的木匾,上面十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仿佛是对人民群众的一种承诺。近年来,该院始终秉承一心为民的司法理念,以落实便民利民举措、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切入点,认真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走出了一条司法为民的新路子。
畅通渠道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昨天才投到湘阴法院民意沟通信箱的信,今天就收到了回复,你们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令我十分满意!” 3月13日上午,当城西镇农民老刘收到法官送来的他与张某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执行进展情况的回复函时,紧紧握住法官的手激动地说。这一幕只是该院落实司法公开,加强民意沟通的一个剪影。
该院在推进司法公开的工作中,着力构建科学、有效、便捷的民意沟通机制,赢取社会各界的信任,通过建立联系基层制度、监督机制、接待群众工作机制以及网上民意沟通机制等方式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该院主动创新便民、利民工作模式,结合 “万名干部进民家”、“一包双联”等系列活动在全县城乡建立了89个联系点,和265户困难群众交朋友、结成“帮扶对子”,进企业、乡村、社区、学校“巡回”审判、就地办案、提供司法服务,定期深入基层联系点开展回访和调研,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心贴心交流。去年以来,该院在走访现场调解纠纷529起,在深入矛盾纠纷第一线的同时,及时化解纠纷,防止矛盾纠纷扩大,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该院还向每一位当事人随案发放“工作监督卡”,将法院工作容易出现问题的16个环节纳入监督范围,对当事人反映的问题逐一调查、件件回复,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全程调解 案结事了促和谐
为了实现案结事了,彻底地化解矛盾纠纷,湘阴法院不断强化调解意识,坚持以“大调解”工作体系为平台,有效整合矛盾纠纷调处资源,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合力,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调处矛盾纠纷。
去年下半年,当263位被解雇的农电工将县电力局诉至法院后,湘阴院立即启动诉调对接机制,在立案前就多次到湘阴县电力局了解情况,查看资料,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在诉前、庭前、庭中调解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案件承办人在庭审结束的次日便和合议庭的法官们兵分两路,一方面与湘阴县电力局负责人进行沟通,另一方面,深入农电工家中不厌其烦地宣讲法律,并发动乡村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经过近百次的“背靠背”调解,农电工们的情绪逐渐平和下来。见时机成熟,主办法官分批次将农电工和电力局负责人召集起来进行“面对面”调解。经过法院和各方调解力量的反复的协调,263名农电工终于和县电力局达成了调解协议,这起湘阴县建国以来涉案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劳动争议纠纷系列案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
由于动员了一切积极力量参与调解,去年以来,该院共审结民商事纠纷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3083件,有2495件案件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调撤率达80.9%,同比提高了7.6个百分点,实现将大部分纠纷化解在基层的目标。
便民利民 细微之处显真情
“没想到法官们这么替我们着想,在大街上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1月18日上午,来湘阴法院参加庭审的当事人张师傅感感概不已。就在前一天晚上,湘阴降下了今年最大的一场雪,积雪最厚处达到10厘米。面对严寒的天气,湘阴法院迅速启动便民应急预案,一大早就组织干警在院前的太傅路及院内扫出一条便民通道,并在立案大厅、接待室、各审判庭都准备了取暖设备和热茶,为诉讼群众送去了融融暖意。
湘阴法院在落实便民措施上狠下功夫,制定《司法便民措施二十七条》,并对各项便民措施从立案、审理、执行及司法行政等方面进行细化,主动贴近人民群众,提高服务水平。采取为路途遥远的当事人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立案、为行动不便的伤病患者、残疾人、老年人等上门立案、在边远地区或纠纷集中的地区进行巡回办案等便民举措,减轻人民群众的诉累。在农忙期间,湘阴法院针对农村当事人没有多少时间参与诉讼的特点,在基层法庭开通便民诉讼通道,充分利用早晨、中午、晚上等非工作时间接待当事人,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
“白天干完农活,晚上还可以到法庭应诉,真方便!” 湘滨镇清荷村老刘在参加该院湘滨人民法庭组织的夜间调解后的一句赞叹道出了广大农民当事人的心声。
强化执行 合法权益得实现
“如今我女儿终于可以瞑目了!谢谢你们!”去年7月10日,家住新泉镇的老王将一面鲜红的锦旗送到湘阴法院夏常凯院长的手中,对该院在半个月内执结一起医疗事故纠纷案表示由衷的感谢。
去年6月15日,湘阴法院受理执行的王某与范某医疗事故纠纷案的申请执行人王某病发身亡,王某的父亲组织亲属及附近村民五十余人将尸体抬到路上,将省道S308线红旗桥段堵住,造成许多过往车辆无法通行,并在西祠、天涯、51等网络论坛上发帖,以此向县委、政府、法院及被执行人施压。
该院院长夏常凯得知情况后,迅即派出三路执行干警:第一路干警迅速赶到事发现场,全力做王某亲属的安抚、教育、疏导工作,平息事态。第二路干警对被执行人范某实施司法拘留措施。第三路干警进一步调查范某的财产,锁定证据。经调查,范某投资20万元在湘阴县城楼房与他人合伙建造了一栋五层楼房。6月16日,法院以涉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罪为由将范某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次日,身陷囹圄的范某迫于压力将全部执行款履行到位。
“让规避执行者无处藏身,穷尽执行措施打击老赖,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 这是湘阴法院今年来一以贯之的原则。该院除制定一系列反规避执行措施外,对于那些有财产可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努力提高执行案件的执结率、执得率,力求最大程度实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该院积极争取县委、人大、政府及各部门单位对执行工作的支持。去年下半年,湘阴县正式将执行工作纳入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范围。对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及村(居委会)配合、协助法院执行工作情况进行统一评分,形成齐抓共管的执行工作新格局。
通过切实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健全执行工作机制、创新执行工作方法,湘阴法院执行工作各项指标一直处于全省法院先进行列,该院自去年被省高院确定为首批“全省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后, 在今年一季度的执行工作考评中,又名列全省基层法院第一名。
司法救助 倾情弱势群体
“让有理的群众打得赢官司,让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这是湘阴法院夏常凯院长五年前当选院长时作出的庄严承诺。近年来,他本人及湘阴法院也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这句承诺。一方面,对于那些经济特别困难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需要特殊保护的当事人,依法减、缓、免其诉讼费用,及时提供法律帮助。另一方面,及时为需要司法救助的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与此同时,还积极联系民政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为困难当事人申请低保和找工作提供帮助。如该院今年受理的邓某与陈某离婚案,因近七年来被告一直对邓某及三个子女不管不顾,湘阴法院考虑到她无固定收入,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免除她的诉讼费用。案件调解后,又联系县妇联、民政、房产部门,帮助其解决了低保、申请了廉租房。
该院还专门设立执行救助基金,对那些本身经济特别困难而被执行人又确无履行能力的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及时进行救助,为他们送上司法的温情。
去年以来,该院共为困难当事人减免缓交诉讼费58万元,发放执行救助金30余万元,有效地保护了特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荣誉是一种见证。在湘阴法院六楼的荣誉室里,展示了法院干警用智慧和汗水乃至宝贵的生命,为审判事业书写的一页页辉煌篇章:“全省优秀法院”、“全省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单位”……21项省级以上荣誉、80多项市、县级荣誉的牌匾或证书,还有调解结案的双方当事人送过来的锦旗,这是他们化干戈为玉帛的最好见证。而承载这份荣誉的,是湘阴法院在服务民生、服务大局道路上所付出的一点一滴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