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记者 阮占江 通讯员 禹爱民 常研
“这3年的时间总算没有白费,大家等这天等得太久了。”当向最后一批债权人发放完他们期盼已久的执行款时,湖南省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李琛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是一起岳阳房地产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强制清算案,前后耗时3年,申请政府协调会二十余次,召开股东、职工、业主、债权人座谈会上百次,来电来访数以万计。在这起当事人众多,案情极为复杂的案件审结背后,究竟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近日,记者从岳阳市中院了解到这起岳阳首例强制清算案详情。
职工工资全额优先受偿
2010年3月18日,岳阳市中院正式受理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强制清算案。
面对强制清算消息,职工们感到一阵恐慌。大家该何去何从?欠发的工资,由谁负责?
“不解释清楚为什么要将公司强制清算,谁也别想进门。”当岳阳市中院法院第一次进驻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时,几十名职工堵住了大门。
为了缓和职工的情绪,法官们在公司门口开起了临时“职工大会”,详细向职工们解释什么是企业清算。
“清算完成后,职工工资将会优先全额受偿。”承办法官李琛的一句承诺压下了嘈杂的人声,职工们开始散去。
2013年年初,法院正式召开职工大会,清理了全部劳动债权,并为职工补交了“三金”、发放了失业救济金,对符合退休条件的员工也办理了退休手续。
在公司里排起长龙的这一幕,与上世纪90年代初大家争购股票的场景依稀重叠。那时,3100多名股东满怀憧憬地拿出积蓄买下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的股票,幻想着“一夜暴富”,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募集的个人股金达600多万元。
因缺乏有效管理,仅红火了4年的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开始年年亏损。此后,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不断开发新项目,试图挽回困局,可颓势难止,开发的项目也产生了问题。2004年,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停止经营。
剪掉开发项目遗留“尾巴”
随着法院调查的深入展开,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原开发项目的许多问题暴露了出来。“几乎每个项目都有遗留问题,相当一部分形成诉讼。”现已调任民一庭庭长的原民二庭庭长李先治介绍,“各类法律关系盘根错节,仅‘北环星园’项目就涉及土地抵押贷款、合作协议纠纷、房屋质量、产权证归属、火灾赔偿、租赁户清场等多个法律关系。”
据了解,2002年10月,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与恒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北环星园”项目。合同约定,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出地,恒岳公司出钱。
小区起建时,恒岳公司因资金不足向银行贷款,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用土地为其作抵押。小区建起来后,由于恒岳公司未还清贷款,银行不肯解除抵押,业主一直领不到土地使用证。2011年,小区地下层的承租人某汽车修理厂失火,造成墙体开裂、楼上住户装修受损,引起小区居民对房屋安全问题的担心。然而修理厂在对租赁门面做了简单清护后便悄悄地将门面转租给了第三方。房屋租赁关系发生变化,业主纠纷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业主便将矛头指向了开发商。
面对这样一起情况复杂、案中有案的项目,法院曾组织两轮拍卖,但是因瑕疵太多,两轮拍卖均流拍。其间,恒岳公司拿出一份由各业主签名的授权委托书,声称代表所有业主处理项目纠纷。在恒岳公司出具委托书的第二天晚上,李琛带着书记员敲开了各业主的家门,逐家逐户地确认恒岳公司委托代理人的身份。
紧接着,法院连续召开了十余次座谈会,最终将地下层整体作价给了恒岳公司,由恒岳公司负责还清贷款、解除抵押、赔偿业主损失,将所有矛盾一揽子解决。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李先治表示,为集中处理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项目诉讼,通过与基层法院商议,凡2010年3月18日以前受理的诉讼,由各基层法院继续受理,中院派管理人应诉;以后的诉讼均交由中院受理。此后,岳阳市中院共受理并审结了15起涉及岳房股份的诉讼。
“智能人工”整理信息库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已由岳阳市某证券公司托管。经过20年,该证券公司早已改换门庭,法院经过多方调查才找到承继该业务的证券公司,并要求对方提供股东资料。然而,证券公司却以负责人出差、会计休假、无人了解情况等理由多次推托,在法院一纸“协助执行通知书”下达后,才开始动手清理股东信息。
“问题一个连着一个。”李琛说,“好不容易有人接待了,拿出来的东西却没人看得懂。纸质文件被铅笔、红笔涂得乱七八糟,几乎每张资料上都画有方框、圆圈。而电子文件却保存在DOS系统下无法打开。”此外,在1993年购股的股东,因身份证号码没有升位,电话不详,股东更迭、交易情况没记录,给股东确认工作带来极大难度。
法官们只能带着清算组成员埋首在资料堆里,一笔笔核对。清算组一位姓李的负责人无奈地笑道:“现在是‘人工智能’时代,可我们却是‘智能人工’。”
股权散落在3100多名个人股东手里,而这些股东里又有几百人进行了股权转让,股东信息的厘清工作整整持续了近一年。
利益博弈战中的分配
因为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的资金并不多,法院和清算组曾为如何解决债务以及股东的权益而感到头疼。不久,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位于岳阳楼区洛王的一块评估价为6300万元的108亩闲置土地拍卖时,通过充分招商,广布消息,吸引了近40家企业参与投标,最终以1.7亿元的高价拍出。
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从濒临破产的破落户摇身一变成了腰缠亿贯的大财主。职工、债权人、股东的期望值大大提高,都在等待着这场“最后的盛宴”。然而,赶来“赴宴”的还有高达1.2亿元的各项税费。
“我们一方面对职工、债权人、股东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债务、工资在核定后全额付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减免近4000万元的税费。在确保国家税收不流失的前提下,保证股东每股可以兑现3元。”李先治说起这件事格外自豪,“多赢的局面使清算工作顺利地走到了最后。”
2013年7月23日,岳阳市中院在媒体上刊登公告通知股东,从7月30日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一站式集中兑换。股民们压了箱底的“废纸”,在2013年每股翻了3倍。
在之后的两个月里,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迎来了1868人,兑走股金4200万元。最多的一个股东,领走股金150万元,最少的也有3000元。
至此,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强制清算案圆满结束。制图/李晓军
□说“法”
“司法主导”助力企业强制清算
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能否成功实现清算,遗留问题的妥善解决以及资产处置利益最大化是清算成败的关键,而“司法主导”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成为了强制清算实践的最大亮点。
“司法主导”亮点之一:运用司法审判与协商洽谈相结合,指导管理人应诉与归口审理同步进行的方式,集中处理企业遗留问题。如在“北环星园”项目中,岳阳市中院就是通过座谈协商的方式,将该项目的遗留问题统一交给恒岳公司处理。
“司法主导”亮点之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招商充分。一直以来,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资金严重缺乏的问题是制约清算进程的最大瓶颈。在岳阳市中院的指导下,“沉睡”的“洛王土地”作为岳阳房产综合开发公司最重要的一笔资产,通过充分招商,在全球经济仍处于低糜期的时候,以超出评估价近3倍的价格卖出,企业资产被盘活,债务危机得以有效解决。
“司法主导”亮点之三:积极争取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在为企业提供政策帮扶,尽量降低清算成本,领衔处理复杂问题上,地方政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可以说,政府的理解和支持,是岳阳市中院能够在坚持“司法主导”的前提下成功处理这起强制清算案的一个重要保障。阮占江
链接
2014年1月21日上午,曾经在5年前以国内最大破产重整案被媒体广泛关注的江苏常熟科弘系企业,举行了重整终结会议,其当年通过的重整方案在常熟市委、市政府、市法院等的持续关注支持和落实下,得以实现预期。
曾经位列“2008年中国制造业500强”第373位的常熟科弘系企业,因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资金链发生断裂,陷入经营危机。2008年10月7日,科弘等5家企业的台湾管理人突然全部返台,企业台湾母公司中国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也于当天向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申请暂停股票交易。上千名债权人一旦哄抢公司财产,势必严重影响到常熟乃至苏州市的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第二天,常熟法院就召开院党组会,在上级法院指导下迅速成立专案领导小组,组建立案受理、诉讼保全工作小组,开启受理案件绿色通道,当场受理银行等企业的诉讼,至当天深夜,所有保全手续全部办结,企业资产得以全部保全。
2009年8月31日,经过全体债权人会议投票表决,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根据重整计划,投资人将为科弘企业注入资金用于清偿债务及生产经营。
2013年11月28日,常熟法院确认科弘系企业重整计划提前清偿方案合法有效,并于同年12月16日裁定终结科弘系企业重整程序,正式宣告科弘系企业提前一个月重整圆满结束,实现了“企业不倒、债务不烂、职工不辞”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