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法庭已经半月有余,经历第一次送达、第一次调解案子……无数的第一次让我知道什么叫做学海无涯。到审判实务第一线工作,对于我来说既是一次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也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挑战。
第一次送达,都说不跑几次送达就不知道基层办案的难处。庭长为了让我尽快熟悉业务,带着我和另一名书记员来到了岭北镇南行山村,送达一个离婚案子的应诉文书。因为当事人电话无法接通,到了村里后怎么找人成了最大的问题。其实在我眼中田间小路都长一个样,压根不知道上哪里找当事人。庭长和我说出门在外,靠我们自己找是很难找到当事人的,我们可以问路边的老乡,先找到大概地址,再找到当事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路在嘴上”。果然,经过询问几个热心的老乡很快找到了当事人的住所。但是当事人外出打工,只有当事人的父母在家中,像这种情况根据民诉法的规定同住成年家属可以代收法律文书,心里想着也算没有白跑一趟,没想到二老一看是法院拿了文书来,就误以为是法院来办离婚手续的,无论我们怎么解释,就是不肯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正当我束手无策的时候,庭长立刻向二老表明我们不是来办离婚手续的,并向当事人父亲要到了当事人有效的联系方式,联系到了本人,再由当事人和他的父母沟通说明只是代替他签收文书。二老理解后,立即配合我们完成了送达工作。 送达的过程真可谓是一波三折。
第一次调解,到庭里后我接触的第一个案子就是一个离婚案子,当事人双方对于离婚并没有异议,也没有共同财产的问题,只对小孩抚养费支付方式有异议,男方要求女方一次性支付,女方要求按月支付。我们通过电话联系当事人,跟双方做工作,男女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小孩子抚养费女方一年一付,我心里一喜,想着调解也不是那么难嘛,结果到了女方来签调解协议的时候,男方称什么条件都答应她,但是不想去法院面对她。我心想,这下完了,调解协议双方都要签字,有一方不来手续就不齐,无法调解结案。当看到手机上微信在闪烁,我灵机一动,可不可以用微信确认男方的意愿,再将截图打印出来,经过庭长许可后,我将调解协议的内容拆分成几个问题,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通过微信发送给当事人,当事人回复同意并确认。这样才算圆满的完成了这次调解。
这两件事完成的并不算完美,但是我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不断的打磨自己才能发挥自己真正的价值。